2012.11.5.甘肃日报发表了马少青先生《漫谈"河州花儿"》一文,在拜读之后,现谈一点自己浮浅的认识。不妥之处,望指正.
最近,我又阅读了几位青海花儿学者关于“河湟花儿”的看法:
"自古以来,今青海日月山以东,今甘肃兰州以西被称为河湟流域。河湟,即黄河上游,湟水,大通河三河流域。"(作者:谢佐,见《青海花儿论集》)
"关于河州的范围,《花儿通论》本已说得明白,即包括今日青海黄河沿岸的地区,但有的人仍以当代甘青两省行政区划为准则,认为《河湟花儿》只能源于河州州治所在地,甘肃临夏县。因此,有必要再把旧河州的行政建制介绍一番.....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移河州同知于循化,设循化厅(隶兰州府).到道光三年,(1823),才划归设在今青海省的[西宁府]管辖.....)"。(见青海花儿论集:黄绍宣)
"搬着指头算算,在历史的记载中,青海花儿在明朝就已成为气候。悠悠岁月里,青海人把她从舌尖儿吞咽到丹田,再由丹田走到舌尖儿,于自得中优哉游哉。至清乾隆时,甘肃歌手才在青海歌手的耳畔咿咿呀呀的学唱。(青海花儿论集:赵宗福,马钧等)
在这同一篇文章里,他们也承认:(西北民族大学,厦门大学关于花儿论文的层次比较高,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借鉴。)(青海花儿论集63页)。
河湟花儿的发源地与族属问题,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,得出了基本上趋于一致的意见。——花儿的故乡在临夏,青海东部(赵宗福<花儿通论>)。西北花儿另一种花儿即河湟花儿和宁夏花儿。与青海花儿同种同属(罗耀南:<花儿词话>。)
在这里我不明白,他们说的《青海花儿》和《河湟花儿》又有何区别?
马少青先生指出:明代成化年间,曾任河州儒学教授的高弘《古鄯行吟》诗:"青柳垂丝夹野塘,农夫村女锄田忙,轻鞭一挥芳径去,漫闻花儿断续长"。其中提到的"花儿",亦指"河州花儿"。
《青海花儿论集》132页提到1938年罗伟曾到武汉广播电台广播过花儿,是的,他是当时兰州中学学生(现兰州一中),甘肃青年抗战团团长,是会宁人,并非青海人。此其一。
在1947年出版的张亚雄所著《花儿集》中共有四个花儿简谱,其中两首是西北师大附中(当时的西北师院附中)音乐教师张东江提供的。上面写明是"花儿谱"(其一)(其二)并标明"河州民歌"。
(1)、脚上的麻鞋者图轻巧,
头戴的遮凉的草帽;
年轻的时节尽哈者闹,
人上三十是老了。
(2)、兰州的木塔藏里的经,
拉卜楞寺上的宝瓶;
痛破了肝花想烂了心,
哭瞎了一对儿眼睛!
在1949年前后,西北师大附中老师张东江的第二部著作《甘肃民歌》最近被魏泉鸣教授郭正清先生从网上发现并收购收藏,我仔细阅读后发现,其中就包括河州民歌与花儿十首,如众所周知的"尕妹妹的大门上浪三趟...."张东江老师的表题是(情歌),还有(送大哥)"我送我的大哥到临河,临河里边有对儿鹅;...。”这首歌词与我在兰州西固发现的略有不同。
还有(马五戏金莲)(月令曲)(十盏灯)(放风筝),共十首。张东江老师认为"花儿"是民歌的一种,我想也是对的。至于张亚雄的《花儿集》更不用说了,我想,历史不能伪造,当然地图也不能乱划。
"兰州以西是河湟地区,"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究竟包不包括兰州?不得而知!那么1928年以前还没有青海省呢.那不是你们什么也没有了?我开个玩笑。作为结束,抛砖引玉而已。
甘宁青原来是一家,我们应团结合作,共同为"花儿"这一民族奇葩贡献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