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花儿新闻动态及青海花儿文化相关内容 2014-03-27 16:35:05 来源:青海热线花儿频道 作者:花儿少年 |
西北花儿,以其五彩缤纷的靓丽,引起世人的关注。可惜在它早期的萌芽阶段和产生初期,限于历史的社会的世俗的多种因素的限制,很少留下文字记载。 据甘肃学者王沛在《中国花儿曲令全集》(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)中说,明代成化年间(1465——1487)兵部尚书王竑辞官回家后,在家乡大夏河畔留下的诗作《柳岸薰风》中赞颂花儿音乐:“堤边杨柳郁如林,日日南风送好音。长养屡消三伏暑,咏歌曾入五弦琴。”王沛认为,“南风送”来的“好音”,正是优美的花儿旋律。如此说成立,则比明代万历年间(1573——1619)高洪的诗作《古鄯行吟》中所提及的花儿早了100多年。 不少传统花儿中提及明代“十三省”。甘肃学者柯扬在论著《诗与歌的狂欢节》(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)中说:“洮岷花儿中唱到:‘松树林里虎丢盹,看见尕妹担的桶,人品压了十三省。’在中国历史上,只有明初沿用元代的行省制,将元代的十一省增加为浙江、江西、湖广、福建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(包括现在的甘肃)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十三省。后又改称‘十三承宣布政司’,清康熙以后增为十八省,光绪时增至二十三省、四藩部。所以说,‘十三省’是明初的概念,是指的全国。说这首花儿产生于明代,看来是恰当的。”宁夏学者武宇林在《中国花儿通论》中认为,青海民研会1982年编印的《“少年”(花儿)论集》以及罗耀南《花儿词话》中搜集举例的 “十三省”花儿,皆属于此类。如此,花儿在明初,实际上就已唱红。 青海学者赵宗福在《花儿通论》(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)中引述了明代万历年间诗人高洪的《古鄯行吟》之二:“青柳垂丝夹野塘,农夫村女锄田忙。轻鞭一挥芳径去,漫闻花儿断续长。”这是是目前最早的有关花儿的确切记载,也是最早忠实记载西北民歌“花儿”称谓和漫花儿盛况的人,又比吴镇有关花儿的诗句推早了近200年。高洪,又作高弘,山西人,明代万历年间在河州任职主管教育。 《我忆临洮好》,甘肃临洮人吴镇(1721—1797年)作,共10首,其中第9首“我忆临洮好,灵踪足胜游。石船藏水面,玉井泻峰头。多雨山皆润,长丰岁不愁。花儿饶比兴,番女亦风流。”此为甘肃张亚雄、慕少堂1936年12月3日在《松花道人赏识花儿》中所引。吴镇与诗人袁子才、蒋心余、赵瓯北同时,随园诗话亦盛称其作品。忆临洮10首,大概是游宦潇湘时所作。 《 甘肃竹枝词》,清代道光初年安徽桐城人叶礼漫游甘肃、青海一带时,作竹枝词8首,其中一首写道:“男捻羊毛女耕田,邀同姊妹手相牵。高声各唱花儿曲,个个新花美少年。”见赵宗福《花儿通论》,此为“花儿”与“少年”称谓同时记载的最早诗作。 |
上一篇:谈"河州花儿"与"河湟花儿"
下一篇:青海花儿